歐美人的肥胖是我們難以想象的,如果你聽到一個中國靚女說胖了,很可能她是從100斤增加到110斤,胖了10斤;如果你聽一個美國人說胖了,就不是10斤這么簡單,可能是80磅,或者100磅。不敢說,歐美人肥胖是汽車導致,但它是罪魁禍首之一。想知道目前歐美富豪現在常干的一件事情嗎?那就是賣掉郊區的別墅,搬回市區,集中生活,騎車上下班。
在中國,汽車是富裕的象征,至少現在如此,看一個人混得好不好,最直觀的評價就是他開什么車。西歐、美國、日本等發達國家則不是,他們評價一個人成功與否,標準有很多,但其中絕對沒有車,更甚至形成了“開車是窮”的觀念——別太驚訝,事實就是如此。
相信你聽過“窮玩車,富玩表”這句話。是的,國外真正有錢人都不玩車,玩表。當然,并不是他們沒有車,有肯定是有,但不會像國內“先富起來”的一批人買個十幾輛車,多到車庫放不下,他們至多有個兩三輛,只求夠用。手表則不同,國外富豪每人擁有的手表不下三十個,可別認為他們戴的手表是幾百塊錢一個的便宜貨,隨便一個就跟一輛雅閣相當。
與“窮玩車,富玩表”這句話廣為人知不同,另外一句話可能就比較少人聽過了,那就是“窮人買車,富人買書”。在美國,花錢去買寶馬奔馳的,家里不一定有錢;但在書籍上一擲千金的,肯定是有錢人?;?00萬元買一輛保時捷卡宴,還加價20萬——美國人很難理解中國為何這么干;同樣,花2000元買教科書,中國人很難理解美國人為何這么大手腳買書。
買車值?還是買書值?答案顯然是后者。汽車只是流水線產物,只要有技術,想生產多少就生產多少;書籍則是學者一生經驗的總結和智慧的結晶,花再多的錢去購買,也是值得。
除上面兩句話之外,還有一有趣現象:富人騎車,窮人開車。如果有機會去歐美,你會發現,城市里滿是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人。這類人里,不單只有年輕人,還有許多上了年紀的人;不僅只是平民老百姓,還有市長、部長、CEO等顯貴人士。歐美也曾經歷過“富開車”,但他們很快發現,開車對健康沒有好處,最明顯的莫過于肥胖。想知道目前歐美富豪現在常干的一件事情嗎?那就是賣掉郊區的別墅,搬回市區,集中生活,騎車上下班。所以,在國外,馬路上開車的不一定是有錢;真正有錢的,是那些包里放著書,手上戴著表,騎著自行車的一類人。
當然,也不是說汽車就一文不值。汽車還是必須得買,在代步上,它擁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,只是不要拿來炫富。實話實說,今時今日,有輛車,真沒什么了不起!筆者一直不明白郭美美是抱何心態在炫耀,不就是一輛瑪莎拉蒂,不就是一輛MINI Cooper!
因為窮,所以開車;不過,現在開車,是為了將來不開車。筆者最向往的生活是:有塊地,種種菜,養養豬,騎騎車;父母妻子在身邊,兒女滿地跑;冬天去滑雪,夏天去度假。每天開車上下班,塞上個三四個小時;身上帶著兩三個手機,袋子里裝著電腦……那只能說明一件事,你還只是一個打工者——不好意思,說錯了,是高級打工者。